读《赞美闲散》有感

更新日期:2024-06-24浏览次数:10


 《赞美闲散》是罗素的一本杂文集,出版于1935年。书中收录了十四篇文章,头一篇的标题就是《赞美闲散》。罗素在这些文章里,从闲暇的意义谈到斯多葛主义,从浪漫的爱情谈到建筑风格,又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话题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在罗素看来,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太紧绷,缺乏松弛感,因而活得越来越累,幸福感也大打折扣。

 “松弛感”好像是最近一两年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语,没想到大哲学家罗素在将近一百年前就在讨论这个话题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罗素在这本《赞美闲散》中对现代人的生活进行了哪些反思,他又给我们提出了哪些生活建议。

现代生活的同质化

 我们先从这本书最基本的问题说起,在罗素看来,现代人的生活出现了哪些问题呢?头一个问题或许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同质化。

 罗素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当时的欧洲各国还留存着不少传统生活的痕迹,同质化的倾向在美国也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让罗素感到惊讶的是美国的农业。罗素在美国参观过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种橘子的农场,西西里岛上的橘园还在采用两千年前的种植方式,古老的橘树长得盘根错节,婀娜多姿,在罗素看来,就好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场景。而美国加州农场里的橘树则像是受过训练的士兵,按照固定的间距,排列得整整齐齐,如果说物质生活的同质化还可以忍受,那精神生活的同质化就真的让罗素感到担忧了。罗素在美国时,发现他无论如何都躲不开一种声音,这就是电台里的广播。不管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草原上孤零零的农场或是矿山深处的村庄,人们都在用收音机听着差不多的新闻,半个国家的人茶余饭后讨论的内容,也无外乎收音机里听来的那些东西。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他观察到的这些现代生活中的同质化现象,或多或少已经成为我们见怪不怪的日常。虽然听广播的人不像当年那样多了,但上了热搜的事件还是会在两三天里传遍整个网络空间。

 同质化是件坏事吗?在这个问题上,罗素的态度是辩证的。他的确担心同质化会让文化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但他也相信,传播度很高的公共话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同质化可能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中,唯有一点罗素是比较确定的,这就是同质化会让人们产生唯恐落后于人的焦虑。

赞美闲散

 赞美闲散,这是罗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主张。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大概都比较认同休闲生活的意义了。但在罗素那个年代,闲散却是一种和主流不大相符的价值观。在当时多数的西方人看来,闲散和怠惰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目睹了欧洲的社会经济在极端环境下的状况,令他感到惊讶的是,虽然各国都有大量劳动力上了战场,剩下的人还承担了供给军需的压力,但后方的民众还是维持了基本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没有直接卷入战火的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战前没什么两样。他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察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可以让相当一部分人从没日没夜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在古代世界,闲暇曾经是王公贵族才能享有的奢侈品,而到了现代,闲暇应该成为每个人生活里的标配,惠及整个社会。

 如何度过闲散时光?

 接下来的问题是,闲散究竟有什么好处?我们又该如何度过闲散的时光?

 你可能会觉得,如何度过闲散的时光,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傻。闲散的时光还能怎么度过呢?当然是要好好放松一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看法在罗素那个时代就很常见,可是在他看来,这种想法却是很多人难以有效地利用闲暇的原因。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你选择的休闲方式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谓被动的休闲,就是单方面地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并从中获得愉悦感。罗素把去影院、看球赛、听广播都归入被动休闲的范畴,在我们这个时代,大概还要加上看剧和刷短视频。被动休闲的问题是,你没有调用主动的意识参与其中,只是对接收到的内容做出被动的反应。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是否也在长时间的被动休闲后感到过无聊、疲倦,甚至是沮丧呢?如果你有过类似的感受,这就是因为,你的大脑经历了一场提线木偶式的运动,虽然也可能感到了剧烈的情绪波动,消耗了能量,却并没有获得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带来的满足感。

 一项休闲活动属于主动还是被动,并不一定取决于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有没有调动意识,对休闲的内容进行主动的体认和思考。举例来说,假如一个人走进电影院,只是为了跟着震撼的特效和跌宕的剧情感受一些情绪,那电影对他来说,主要是一种被动休闲。而一个专业的影迷却可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想到许多他自主定义的问题。他会关注布光和运镜如何恰当地烘托了氛围,还会试着发掘导演的艺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延续和创新之处。对于这类能在喜欢的内容里看出门道的欣赏者来说,电影完全可能是带来丰富体验的主动休闲。总之,那些具备专业知识,又善于思考的爱好者,往往可以更加充分地享受主动休闲。

 在罗素看来,主动休闲有一个迷人之处,这就是它总是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罗素对创造力的定义也很有趣,他说:所谓的创造力,就是主动发明消遣的能力。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那些最具独创性的科学、哲学、艺术领域的突破,往往并非出自被动的压迫,而是诞生于饶有兴致地主动探索。这也是罗素赞美闲散的一大原因。因为唯有闲散,才能让人在有益身心的无聊中开动脑筋,试着去解答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借以自娱自乐。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创造出了美妙的音乐和诗歌、美轮美奂的建筑,还有率真可爱的乡村舞蹈。闲暇时光,以及由闲暇时光触发的主动休闲是让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关键所在。

 在写到主动休闲这个话题时,罗素还给了我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他说,在很多时候,选择被动休闲并不是我们的错,这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被繁重的工作耗尽了精力。而主动休闲却需要我们在空闲的时间里仍然保有充沛的精力。因此,当你在空闲时感到疲惫,你也不必强迫自己去做那些需要开动脑筋的事情,不妨放空一下,小睡一会儿。比起被动地摄入信息,安静的休息才是更高质量的休闲方式。

 除了激发人的创造力,罗素还提到了闲散生活的另一个奇妙功能。在他看来,闲散还能让人变得善良。罗素认为,“善良的天性源自松弛感和安全感,而非艰苦劳碌的人生”。当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富足,他也就极少会对他人抱有无理由的敌意,因为他缺少与人为敌的动机,而松弛感和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正是闲散的生活。

 在闲散的生活里,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大量非实用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中有关于美和道德的人文观念,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变得敏锐而富有同情心。除此之外,非实用性的知识还能让人的心智变得更加开阔,从而超越人性限定的狭隘的人生观。

 最后,罗素还提到,闲散的生活有助于帮人们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在繁忙的日常工作里,人们的精力往往只允许他们对眼前的任务做出有限的反应。至于内心深处真实的渴望,以及更加广阔的生活图景,忙碌的人也就无暇顾及了。然而可惜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种种错误决策,往往就是因为思考缺少了深度和精度。忙碌成了越收越紧的怪圈,让人们在耗尽心力的同时更加迷茫。面对这样的困境,闲暇时光不只是一时的逃离,它更是我们充分地内省、觉察和改变的机会。在现代生活里,闲暇是我们每个人珍稀的资源。不挥霍它的人将有机会活出更富足、更广阔的人生!

胃肠烧整科 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