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大到离谱,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着缓缓,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做运动、学编程、做兼职.....在这些差距中,运动量的分别更是离谱,精力好的人每天可以锻炼一两个小时,精力差的勉强支撑到下班回家就一躺难起了。
精力差别有一小半来自遗传因素剩余多半来自疾病、药物、生活和工作状态等。运动帮助改善精力,特别是疲劳感明显时,适当运动“提神”,不恰当反而“减命”。拉开精力差距的原因很多小半先天,多半后天,所谓“精力差”可以指向很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面对同等的工作生活压力时,比多数人完成任务更费力、容易感觉困倦或疲劳、更渴望休息,并且不乐于继续进行体力或脑力活动。认为自己符合精力差标准的人很多研究数据显示,20%成年人有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疲劳感觉。
精力不如别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先天的。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两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由于两种双胞胎的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遗传因素是人和人之间精力有差别的原因之一。至于精力有多大比例是“天注定”,目前研究结果显示6%~50%的差别可以用遗传因素解释。一项关于1777对双胞胎的研究数据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疲劳感差异38%来自遗传因素,剩余62%来自环境影响。对于疲劳症状很严重的人群,双胞胎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的影响可占到30%~50%。这意味着,完全复制别人的日程表是不可行的,即使你把运动和睡眠等等调整到一模一样,可能还是会支撑不了一天或者仍有精力无处释放。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别,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精力受到很多疾病的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及焦虑症等疲劳和精力不足的感觉也是某些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比如治疗精神心理疾病或恶性肿瘤药物等。最后,精力水平还与生活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运动帮助改善精力特别是在疲劳感明显时在影响精力的生活习惯当中,精力与运动的相关性已经得到研究证实,相对于经常运动的同龄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感觉疲劳的可能性增加了64%。至于两者的因果关系,其实是相互作用的,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也可以改善精力对于慢性疾病伴随的疲劳,有大量研究显示适量运动可以减轻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运动降低疲劳感,也有研究没发现变化或发现运动后疲劳感反而增加,这可能跟参与者此前疲劳感和运动量低,运动的方式、量和强度不适合
研究持续时间短有关系。
公共卫生科
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