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7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气候特征是:“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对活跃。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趁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入体,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是相对小暑而言,“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开始。大暑时节,暑热程度达到顶点,按照古人“物极必反”的规律,酷暑之中已潜藏着秋的气息了,大暑正是处于夏秋两者的交汇点上,度过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了。
大暑养生,需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1.避免暴晒,预防中暑
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大暑时节,不要让身体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以免体温调节机能下降。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透气衣物,打伞或戴遮阳帽,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药品。
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乱发脾气,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
2.少动多静,运动宜选早晚
大暑时期天气酷热,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运动锻炼宜选择在气温相对不高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可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健步走、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切记不可大汗淋漓;如若进行跑步、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应当控制时间,否则运动时间过长、汗出过多,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容易导致身体虚损。
3.饮食把握四原则
“三伏”期间天气炎热,容易食欲不振,在饮食方面主要把握四原则:
第一,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
第二,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蜂蜜、莲藕等都是夏日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第三,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公斤体重摄入量为1.0-1.2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应适当吃肉,夏季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等肉制品为首选。
第四,养心清心,可吃一点苦。坊间常说,夏季要多吃苦。夏天属火,五脏之中,心也属火,夏季人体浮火多,类似如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可适当吃,但需视乎个体情况定量。以苦瓜为例,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钙、铁等,最好焯熟以后用以凉拌,如此能较好保留它的纤维素。莲子也可养心护心,三伏天天气闷热,人们容易心烦气躁,吃点安神的莲子可以平稳情绪,但是老人、小孩以及体质寒凉者最好少吃苦味食物。
膳食科 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