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患者术后为什么必须复查肠镜

更新时间:2022-07-12浏览:639


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大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首次成功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临床上对于术后复发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大肠癌复发的因素复杂,包括肿瘤本身的因素(如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患者全身的免疫状态以及手术情况等。对于术后残存的残余大肠,虽然其依然是正常的肠道黏膜,但是其二次患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肠道高3倍。在手术中反复探查挤压肿瘤会导致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引起播散和转移,同时,对肿瘤的挤压刺激增大会造成肿瘤细胞脱落种植,术后短时间内复发,还存在过分考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忽略了切除范围的要求,尤其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强行保肛而致远侧肠管切除长度不够,这些都可导致大肠癌复发。而行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约占大肠癌术后总复发率中的82%。 曾遇见一例极低位直肠癌中年男性患者,为保证生活质量,对其行Dixon手术并强行要求保肛,但术后6个月复查肠镜时就见吻合口黏膜粗糙,局部呈结节样改变,再次取材得到病理回报为腺癌,而一般大肠癌术后复发最多见于直肠癌。盆腔内复发常累及周围组织和盆腔脏器,使病情情况更加复杂,需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和选择术式,可取得最大治疗效果。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于20年前行升结肠癌手术,术后10年又行降结肠手术,3个月前肠镜检查再次提示横结肠占位,病理回报为腺癌,该患者共行三次大肠癌手术。还有一例患者,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9个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右半结肠又见一隆起型新生物,表面粗糙不平,取材质脆易出血,病理回报为腺癌。复发结肠癌治愈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19%42%,而不手术或姑息手术者5年生存率均为7%,目前对于大肠癌复发的患者,根治性再切除是病人获得可能治愈的唯一方法,即使是非根治性的局部切除,也常常能够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内镜在大肠癌的检出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又可以取活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电子肠镜,不但可发现较大病变,而且还能对微小病变做定性活检以及内镜下治疗,超声内镜可以了解癌变浸润层次,以及术前正确的TNM分期,有助于术前合理选择术式。

在临床工作中,内镜复查对于大肠癌术后患者十分重要,常规内镜检查对于大肠癌术后复发和异时性癌的发现具有明确作用,这直接关系到大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肠镜应作为长期甚至终生的监测手段。目前临床上对于进行术后复查的时间已达成的共识为:术前梗阻患者最迟术后第3个月行全结肠内镜检查,无梗阻者常规术后2年以内,每半年复查一次结肠镜,2年至5年每一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2年复查一次,如观察期有自觉症状应及时就医,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患者应每36个月随访一次,同时监测CEA是否动态升高。

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具有明确相关性,并且大肠癌术后患者属癌变高危人群,因此对于肠癌术后患者复查结肠镜时若发现大肠息肉,均建议其尽快切除,这种处置方式同时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因素也兼顾了肿瘤患者的心理因素。

总之大肠癌术后不仅应强调肠镜复查,更应该注意复查时间的选择,及早发现复发或再发病灶以及癌前病变并作出相应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期。

消化科  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