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发病率较高,是引起患者急诊就医的一个常见病种。通俗来讲,肠梗阻就是肠道阻塞、不通畅,发病往往比较急,且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较快,病情凶险,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需给予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措施。那么肠梗阻具体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呢?
1.毒素吸收
这是肠梗阻造成的最常见的危害,当患者发生肠梗阻后,肠道内的细菌产物和坏死组织产物都无法顺利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毒素物质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当中,引发较为严重的毒血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中毒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
2.肠绞窄坏死
有的患者发生肠梗阻后,梗阻肠管的血液循环会发生障碍,如果未能及时积极治疗,梗阻肠管长时间缺血,就会出现肠坏死、肠破裂等严重后果,肠腔内粪便、坏死物质等进入腹腔内,大量毒性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危害患者健康。
3.肠膨胀
当患者发生肠梗阻后,由于其肠道被阻塞、不通畅,导致大量气体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肠膨胀。聚集在肠内无法排出的气体主要是随着口腔进入到消化道中的空气,这些空气由于肠道不通畅而无法正常排出,引起肠壁内压力增高,血液循环也会因此而受到阻碍。不仅如此,当肠膨胀发生时,腹压也会随之升高。临床研究表明,随着肠梗阻时间的延长,肠管内压力的持续升高,会导致肠壁血流阻断,从而使单纯性的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严重的肠膨胀甚至能够导致横膈抬高,从而引起患者的腹式呼吸减弱,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危害。
4.感染
感染是肠梗阻患者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患者一旦发生肠梗阻,其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大量的繁殖,从而引起患者肠道菌群严重失衡,肠黏膜遭到破坏,进而导致肠道内的细菌进入到肠外的其他脏器,从而引起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5.体液、电解质丢失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其发病后均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对于高位小肠梗阻患者来说,会出现频繁的呕吐,这会导致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低位肠梗阻患者来说,虽然其呕吐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患者发病后,其肠道吸收功能发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其吸收功能明显降低,但同时其分泌量却明显增加,这就会导致有大量的液体积累留滞在梗阻以上的肠腔中,液体较多时甚至可达到5-10L左右,并且这些液体中会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钠。虽然这些液体没有排出体外,但是却被封闭在肠腔内无法进入到血液中,这也就相当于体液丢失。由于体液、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出现尿少,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由此可见,肠梗阻对我们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对肠梗阻给予高度的警惕。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呕吐,腹胀,有时还会伴随出现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就需要及时排查原因,积极地入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贻误病情,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消化内科 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