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常,且行且珍惜——读《活着》有感

更新时间:2021-04-13浏览:595


当一个人可以向岁月毫无保留地敞开他的岁月的时候,他便感受到了活着带给他的幸运与幸福。福贵就是这样的人。《活着》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旁观者单纯地陷入倾听“苦难”的真实之中,展现“活着”给人带来的希望的力量充满绝望的呐喊和对生命最后的遐想的追寻——一种英雄般绝望而乐观的呐喊,一种对生命最后的单纯追寻。

2020年疫情爆发,让许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们心中唯一的念头便是活着,活下去!即便生命的最终归宿是死亡,却仍然有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执拗前行。

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比常人更多地见到生老病死,见到真情流露,见到人间丑恶科室里一幕幕生离死别展示了人对苦难承受的能力,展示了人即使是遭遇了不测,内心里想要“活着”的力量。一次次的生离死别凸显活着的可贵,一个个的卑微躯壳面对命运的刁难展露灵魂的力量。正如文中描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的大悟建立在大痛之上,福贵的强大建立在敬畏之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一份像福贵这样的生命的韧性,支撑我们走过风风雨雨,感悟一花一世界。

科室里收治了两名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使用肢体,只能通过眼睛来表达情绪、表达需求。他们多年如一日躺在病床上,所见事物只有眼前视野所及,生活很枯燥,但他们依然坚韧地活着。日复一日的家属视频电话、如约而至的广播,白天与黑夜的更迭,医务人员进行的日常护理,构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对比于昔日的意气风发,也许他们难免心生怨怼但苦难是生命的常态,当烦恼痛苦来与人生相伴时,我们也不必自怨自艾,而应将苦难化作成长的土壤,永葆乐观的花朵。

生命是坚韧的,具有厚重的精神力量因而每当收治重症病人,我们总是竭尽所能地抢救病人;病人病情好转时,我们适当地予以增加活动,用娴熟的技术、周到的服务,耐心的守护,加强他们痊愈的信心,守护生命的最前沿,让他们感受如家般的亲切与温暖。

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风起云涌是生活,随风起舞是人生,苦难没有极限,随风起舞地活着便能迎来曙光。

                        重症医学科  耿彤高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