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科普知识

更新日期:2020-06-03浏览次数:1016


202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本次的主题是“众志成城战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天,由我院内分泌科医疗团队给您普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应对碘缺乏病。

1、碘和碘缺乏是指什么

碘元素是人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之一,其与铁、铜、锌、硒等元素构成了人类发育和生存的微营养环境。

       碘缺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

2、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

 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成人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先天畸形儿等。

3、目前我国碘缺乏现状如何?

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以后,我国国民的碘营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从根本上纠正了碘缺乏状态。2000年我国政府宣布从国家水平上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

4、如何有效预防碘缺乏?

 通过食用加碘盐、含碘食物可有效预防碘缺乏。我国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孕妇和哺乳妇女摄入量应适当增加,为每日200微克而成人、孕妇和哺乳妇女的每日碘最高摄入量不应超过600微克

5、评估碘营养状况的方法有哪些?

尿碘水平是孕妇和哺乳妇女碘营养监测的良好指标一般可通过留取24小时尿液或多次收集随机尿测定尿碘浓度来评估碘营养状况。评估标准按尿碘平均水平不低于150微克/升为宜。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妊娠妇女尿碘中位数介于 150-249微克/升为碘摄入充足,250-499微克/升为碘超量,500微克/升或以上为碘过量

6、尿碘检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留尿的前几日和当日,保持正常饮食,不要食用高碘饮食或服用含碘药物;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一般需监测3-4次,包括妊娠早期(孕1-3个月)、妊娠中期(孕4-6个月)、妊娠晚期(孕7-9个月)、分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