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结核病的高发季节。过去人们把结核病称“痨病”或“白色瘟疫”,结核病曾在全世界范围形成大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解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多、环境污染、治疗不规范而产生耐药菌等因素结核病又“卷土重来”,袭击着易感人群。
那么,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面对来势汹汹的结核病我们将如何进行防治呢?日前,笔者采访了宿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邵花平。
邵主任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染,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会被传染。健康人可能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而被感染。但是,一般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只有身体抵抗力降低的时候才会发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据邵主任介绍,只要科学、积极的应对,结核并不可怕,它是可防可控的。要做到: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经常开窗通风,经常呼吸新鲜空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规律生活,合理营养,情绪稳定;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与结核患者接触,如接触结核病人一定要带上口罩,并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诊治机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邵主任强调,一旦感染了结核,不要恐慌,要树立信心,及时到医院诊治,只要科学、规范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得了结核而没有按疗程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医疗资源造成浪费,还有可能会传染给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