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容忽视

更新时间:2020-03-16浏览:249


老年科李敏副主任介绍,临床中经常遇到老人稍不留神就摔成骨折的病例。而“罪魁祸首”就是骨折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哪些人群易患骨质疏松性骨折呢?其危害有多大?李敏主任说,绝经后的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身体瘦小,运动量少、长期吸烟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长期营养不良或钙摄入不足,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肝肾疾病等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不仅会造成腰背痛,身材短缩和驼背,更严重的会导致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椎,髋骨和踝骨。脊椎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瘫痪,髋骨骨折可导致下肢运动障碍。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效果往往

不理想,骨折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极其重要。

1. 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糖和动物蛋白也不宜多吃,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鱼、虾、

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芝麻、绿色蔬菜等。

2.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3.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营养状况、物理因素如日照、免疫状况、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增加自我保健知识,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和延缓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