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意构建心与心的桥梁

更新日期:2023-10-24浏览次数:10


韩启德院士的《医学的温度》入选为“关于医学和人文的十大好书”,有幸拜读后,受益匪浅。这本书触及到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详实的资料,对人类健康与疾病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渗透出的“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

序言中,韩启德用几段亲身经历诠释了对医学的深入理解:10岁得了猩红热,后又继发关节炎和心包积液,是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才得以康复;在陕西农村的十年从医经历,让他意识到医者的态度同样能够治愈患者;留学归国后的20年实验室研究,更让他认识到,医学不是单纯的科学研究,而是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真谛。

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好的医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如今我国医疗系统虽得益于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多种诊疗手段日趋先进,但在技术主义浪潮下,医疗工作的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甚至丧失。医学天生带着人性的体温,世界上存在医学的原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关心上。医护人员除了要解除病患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要对患者付出更多生命的关怀,提供积极温暖的服务,否则就丧失了医学的“初心”。

对护理人员来讲,要深化“人文意识”,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持同情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的优良品质,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努力为患者创造温馨的医疗环境。只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刻让患者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爱护,才能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

优质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有助于拉近医患距离。我们要通过清晰、温和的表达,提升语言的感染力,方便患者准确了解自身的病情,尽可能减轻她们的恐惧心理;当患者感到焦虑不安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我们要将“情绪语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让他们因为我们的悉心护理而减少痛苦,因为我们的真诚微笑而健康快乐。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上,要尊重患者的权利,满足患者的需要,多给患者一些人文关爱,尽其所减轻患者痛苦,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急诊输液中心王宝雪